3月29日,《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稐l例》以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為原則,為廣東統籌推進知識產權的各項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助力廣東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
哪些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將從重處罰?如何解決因“周期長、取證難、成本高、賠償低”而導致的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窘迫局面?如何幫助中國企業海外維權?《條例》有哪些廣東特色?南都記者專訪了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以及多位人大代表、立法專家,對《條例》進行深入解讀。
關鍵詞:嚴保護
明確相關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從重處罰
據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知識產權“嚴保護”是《條例》中一個明確的政策導向?!稐l例》圍繞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點難點,構建了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南都記者發現,這一政策導向從《條例》對于相關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從重處罰就可明顯地反映出來。
例如,《條例》明確了應當予以從重處罰和可以予以從重處罰的情形: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司法判決生效后,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相同行為再次侵犯同一知識產權的;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主管部門在查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過程中,要求當事人提供相關證據材料,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或者偽造、銷毀、隱匿有關證據材料的。
失信懲戒制度的建立,是“嚴保護”的另一個體現。例如,《條例》將侵權行為與政府財政性資金項目的申請及表彰獎勵活動相聯系,規定了“三年內不得申請政府財政性資金項目及參與表彰獎勵等活動”的四種情形:故意侵犯知識產權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執行生效的知識產權法律文書的;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的;有其他侵犯知識產權嚴重失信行為的。
《條例》還設立了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行動。規定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應對知識產權侵權集中領域和易發風險區域開展行政保護專項行動,加大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群體侵權等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
同時,《條例》對專利申請確權快速通道、商標保護、作品著作權保護、商業秘密保護、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新領域新業態等領域保護也進行了有效規制,在嚴格保護的同時,兼顧公共利益。
專家:有必要統一從重處罰的標準
“嚴保護的導向主要是為了解決以往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群體侵權頻發的問題?!比A南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張永忠表示,這些問題的存在,體現出現有的侵權懲處措施比較單一,處罰的責任不夠嚴格,導致侵權頻發?!八员緱l例專門針對這些問題加強處罰的力度,引入信用懲罰等措施來有效遏制這些違法行為的出現?!?/p>
如何才能將“從重處罰”落到實處?張永忠認為,為了落實從重處罰,首先有必要統一從重處罰的標準,可以建立從重處罰的基準,出臺從重處罰的指導性案例,指導全省統一尺度,保障從重處罰立法內容的落實。其次,從重處罰必須具備制度和條件的支持。
關鍵詞:大保護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同配合
近年來,廣東通過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績效考核中,廣東省連續多年排名全國前列。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仍應清醒看到不足,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統籌協調機制、多方協同保護與糾紛解決機制、市場主體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為進一步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切實推動質量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為此,《條例》從行政執法、司法審判、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多領域多角度對知識產權予以全面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同配合,不斷健全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
例如,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環節,知識產權領域重大案件執法需要涉及多個部門協作,且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案件呈現出跨領域、跨區域等特點。因此,《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建立統一協調的執法標準、證據規則和案例指導制度,健全知識產權違法線索通報、案件流轉、執法聯動、檢驗鑒定結果互認等制度,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的辦案協作。
專家:建立數字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省人大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大保護”制度除了加強行政執法保護以外,還加強了知識產權智能化保護、司法保護與行政司法銜接及社會保護等幾個方面。
智能化保護方面,鼓勵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數字化改革,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知識產權保護監管,探索建立智慧、高效、協同的數字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朱最新認為,這一規定有賴于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
關鍵詞:快保護
建立快速維權機制和糾紛快速處理機制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產權,由于其權利本身的特殊性、侵權判定的復雜性,往往導致侵權案件處理周期長。在現實案件中,常常出現權利人“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窘迫局面。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就是“快保護”。對權利人來說,當知識產權遭到侵害時,盡早制止侵權行為,防止損害結果擴大,維持自身市場優勢,往往比損害賠償更具實際意義。
“有必要通過地方立法對關鍵領域和環節的知識產權的快速保護機制建設作出相應規定,解決權利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面臨‘周期長、取證難、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笔∪舜蟪N瘯üの嚓P負責人指出,《條例》結合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實際,設立了快速確權、維權、糾紛處理機制,并與行政執法相銜接。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法委委員、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廣東連越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濤分析,這種“快保護”的機制主要是通過“四個加速”來實現:建立專利申請確權快速通道、快速維權機制、專利侵權糾紛等快速處理機制、強化了知識產權糾紛調解解決。
對于專利侵權糾紛快速處理機制中的執法權下移,主要是考慮到查處假冒專利以及專利代理違法行為技術要求相對不高,辦案難度相對較小,更有利于提高執法效率,緩解我省專利糾紛數量多、糾紛化解壓力大等問題。
專家:“快保護”不是“一味求快”
省人大法委委員、廣東百科律師事務所主任黃建水指出,《條例》在“快保護”方面的規定,切實回應了社會對知識產權“加速保護”的關切。不過,《條例》在快速保護知識產權的基礎上也作出一定的限制,而不是一味追求“快”。
黃建水表示,快速確權主要針對重點、新興產業,其他傳統產業、非知識產權侵權重災區的產業仍然要按照程序做好申請登記工作。
快速維權機制是通過行政、司法協作建立多元化解決機制,解決糾紛的途徑多了,解決糾紛的效率也能相應提高,解決糾紛的靈活性也增加了,對于維權人訴求也能得到更好的滿足。
快速處理機制主要是考慮到目前并未在各個地方全方面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對于無專業部門設立的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也不能懈怠,故以委托執法的形式,建立快速處理糾紛的機制。同時也需要對各個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對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進行處罰。
關鍵詞:同保護
推動企業“引進來”“走出去”
要推動廣東省更快地融入世界經濟發展,不僅需要更高水平的“引進來”,還需要更大力度的“走出去”。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引進來”方面,通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和改善營商環境,積極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廣東投資興業;在“走出去”方面,廣東通過為企業提供海外知識產權服務,引導企業增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能力,激勵企業“走出去”。
據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條例》堅持“同保護”原則,既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又要堅持體現保護平等性,確?!稐l例》平等適用于各類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同時,省和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也應當拓寬知識產權對外合作交流渠道,鼓勵和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依法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交流合作。
專家:引導企業商會等建立海外維權聯盟
目前,我國已加入幾乎所有重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與全球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多邊、雙邊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與50多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系。盡管這樣,知識產權壁壘仍然存在。
近年來,個別境外企業通過提起專利侵權訴訟,阻礙、限制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而我國企業在應對知識產權境外、海外糾紛時,存在對當地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不熟悉、當地訴訟成本高等問題。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張永忠指出,《條例》對此也有相應規定,例如,《條例》有關部門對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知識產權事件、國外知識產權法律修改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并提供知識產權領域風險預警等服務,引導重點產業的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等建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聯盟,設立海外維權援助服務基金等內容。
張永忠說,《條例》對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建設也作出了相應規定。例如,《條例》中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建設,依托粵港、粵澳及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機制,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協作、糾紛解決、信息共享、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工作,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交流合作。
焦點
《條例》有哪些廣東特色?
區域交流合作+智能化建設+老字號保護+新業態保護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朱最新認為,《條例》立足廣東實際,重點解決當前廣東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具有較強的廣東特色。
首先,在區域區際交流合作機制方面?!稐l例》提出,要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建設,依托粵港、粵澳及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機制,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協作、糾紛解決、信息共享、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工作。
“這樣規定的原因主要在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是廣東乃至國家創新、人才、技術等要素富集的高地,是未來知識產權產出的重要區域?!敝熳钚抡J為,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有必要圍繞建設引領型知識產權保護強省為目標,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的融合,高標準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其次,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智能化建設方面?!稐l例》規定要加強智能化建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創新保護方式。而這一規定有賴于廣東省依托“數字政府”改革,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啟動了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行政執法“兩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行政執法主體的執法程序網上流轉、執法信息自動采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和執法情況網上查詢。
另外,《條例》中還有關于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稐l例》要求引導老字號商事主體通過申請專利、注冊商標、登記著作權、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及商業秘密保護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朱最新指出,廣東擁有眾多“老字號”企業,這些“老字號”蘊含著廣東傳統文化的內涵,凝聚著獨特的歷史價值,承載著百姓的情感和記憶。而知識產權保護不會、不夠是造成“老字號”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有必要在法規上強化政府相關部門對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的指導和引領。
《條例》還強調新領域新業態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要求探索開展新領域新業態以及嶺南傳統文化、傳統知識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為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互聯網、賽事轉播和直播、中醫藥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必要的培訓與指導。
對此,朱最新指出,新領域新業態是廣東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加強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使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與時俱進,既是國家的明確要求,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于更好滿足新領域新業態的發展需要。加強嶺南傳統文化、傳統知識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則是弘揚嶺南特色文化、推動廣東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客觀要求。